肝功能异常是怎么查出来的
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担负着肝糖原的合成与储存、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解毒以及生化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重要功能。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和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功能异常非常重要。
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肚子胀痛、黄疸、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就需要考虑是不是肝功能出现异常。然而,仅凭这些症状并不能确定具体的肝功能异常程度,进一步的检查是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肝功能异常的检查方法有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其中,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肝指标来判断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血液检查的常见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等。肝酶分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当肝功能异常时,这些指标往往会升高。同时,总蛋白和白蛋白在肝功能异常时往往会降低,而胆红素则会升高。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很大程度上了解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除了血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确定肝功能的异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腹部B超和CT扫描。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信息,有助于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和程度。
最后,组织学检查也是确定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肝活检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检查方法,通过取得肝脏组织样本并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准确判断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但危害较大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是常用的肝功能异常的检查方法,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可以准确判断肝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发现肝功能异常,请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来保护肝脏健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