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生康官网

权威医生

查疾病 找医生 预约挂号
许泽鹏

许泽鹏 医师

权威医生

出诊医院/科室: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小儿药物性皮炎
上午
下午

04月22日

星期二

预约
预约

04月23日

星期三

预约
预约

04月24日

星期四

预约
预约

04月25日

星期五

预约
预约

04月26日

星期六

预约
预约

04月27日

星期日

预约
预约

04月28日

星期一

预约
预约
*出诊时间源于线上第三方公共信息,如需挂号请前往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
皮炎湿疹反反复复怎么办
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皮肤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浴用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涤剂和香皂。在洗浴后,应及时用柔软的浴巾轻拍皮肤,避免搓揉摩擦,以免刺激皮肤。 其次,要避免暴露在刺激性因素下。皮炎湿疹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过敏源、粉尘等。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刺激因素,保持室内清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节,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第三,对于头皮患有湿疹的患者,要保持头发的清洁。使用滋润的洗发水和护发素,避免头皮过于干燥或油腻。同时,避免频繁用梳子梳理头发,以免刺激头皮。 此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有些食物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湿疹反复发作。患者应少食或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巧克力、辛辣食品等。同时,增加摄入含有维生素C、E、锌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益于皮肤的修复和保护。 此外,对于瘙痒的症状,可以适量使用非处方的外用抗瘙痒药物或应用冷敷物,以舒缓皮肤的痒感。 如果上述方法未见效,且皮炎湿疹持续严重反复出现,建议就诊于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指导。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采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总之,面对皮炎湿疹的反反复复,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暴露在刺激性因素下,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同时,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若无效则咨询专业医生,寻求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皮炎湿疹的反复发作。

175阅读 2023-08-12

脂溢性皮炎为什么不能根治
首先,脂溢性皮炎与个体的遗传和体质有关。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往往发生在皮脂分泌过多或油脂氧化能力差的人身上。这种体质特征在先天时就已经形成,不可改变。因此,即使通过药物和护理控制了症状,只要个体的体质存在,病情很可能会复发。 其次,脂溢性皮炎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一些外部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症状。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护肤品选择不当、使用过多化妆品、频繁洗发等,也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复发。然而,这些因素在现代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因此脂溢性皮炎难以根治。 另外,脂溢性皮炎治疗困难部分是因为其病因复杂。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真菌感染、局部炎症反应等。因此,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般而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激素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清洁剂等进行治疗,但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也会存在差异。 最后,脂溢性皮炎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需要坚持定期用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等,以维持病情的稳定。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且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可能带来一定的负担。 综上所述,脂溢性皮炎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皮肤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与遗传、体质、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现今有许多药物和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但病情难以完全根治。因此,对于脂溢性皮炎患者来说,了解病情、积极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同时,个体差异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80阅读 2023-08-12

心慌心悸吃什么药管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心悸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想要治疗心悸的症状,首先需要找到导致心悸的原因。如果心悸是由焦虑、紧张或压力引起的,可以尝试一些舒缓紧张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做瑜伽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心悸的症状。 如果心悸是由于体力活动过度引起的,那么休息一段时间是最好的方法。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放松,并尽量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在休息期间,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维生素B群,它们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非常重要,有助于缓解心悸。 另外,如果心悸是由一些潜在疾病引起的,那么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检查来确定心悸的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医生可能会建议吃一些药物来缓解心悸的症状。 常见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缓心率、舒张血管,从而减少心悸的发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除了药物外,还有一些自然的食物和草药可以帮助缓解心悸的症状。柠檬水、芹菜汁和蜂蜜水等可以起到镇定神经的作用,从而减轻心悸的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不能根治心悸的症状。 综上所述,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通过找到引起心悸的原因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药物可以帮助缓解心悸的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当的饮食也可以对心悸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最重要的是,如果心悸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92阅读 2023-08-12

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
1. 正常血压:收缩压(SBP)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DBP)小于80 mmHg。 2. 高血压前期:SBP在120-139 mmHg之间,或者DBP在80-89 mmHg之间。这个阶段表明个体已经具备发生高血压的风险。 3. 高血压分级: - 高血压一级:SBP在140-159 mmHg之间,或者DBP在90-99 mmHg之间。 - 高血压二级:SBP在160-179 mmHg之间,或者DBP在100-109 mmHg之间。 - 高血压三级:SBP大于等于180 mmHg,或者DBP大于等于110 mmHg。 除了高血压的分级外,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2. 家族史: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表明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性别:在40岁之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压。然而,女性在更年期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开始增加,与男性趋于一致。 4. 饮食: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低纤维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此外,营养不良和体重过重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 生活方式:缺乏体育锻炼、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状态、长期熬夜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6. 其他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等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虽然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这些分级和危险因素的了解对于预防和管理高血压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改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以及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血管健康。

90阅读 2023-08-12

什么叫做心悸
心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生理性、心脏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因素。生理性心悸是指由于身体某些特殊情况而引起的,如焦虑、激动、剧烈运动、用餐过大或饮用过多的刺激性饮料等都可能导致短暂的心悸。这种情况下的心悸通常是暂时的,一旦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心跳速率也会恢复到正常。 而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心悸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可能需要医生的帮助来诊断和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持续性的心悸。对于这些病因产生的心悸,必须寻求及时的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旦出现心悸,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镇定,避免紧张和情绪激动。控制好自己的呼吸,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感。其次,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过度用餐,忌用刺激性饮料,更要远离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物质。合理安排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但也不能长期缺乏运动。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心悸症状。 除了以上的自我调节,如果心悸症状严重且持续,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判断心悸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由焦虑、恐惧等情绪引起的心悸,可以考虑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来改善症状。 总的来说,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大多数心悸症状是无害的,但一些严重的疾病也会引起心悸。因此,我们对于心悸症状既要保持平静,采取生活方式的调整,又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日找到病因并得到有效的治疗。

101阅读 2023-08-12

心悸的六种表现里面包括房颤吗
1.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特征是心房无规律地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推送到各个部位。这种心悸表现通常伴有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房颤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持久性的,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中风或心衰的风险。 2.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心律失常,由于心室推动血液的不规则收缩引起。这种心悸表现通常伴随猝然昏倒、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心室颤动是一种紧急情况,即刻进行心肺复苏措施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3. 高血压(Hypertension): 高血压在许多人中十分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导致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将血液推送到全身,这会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和心跳加速。这种心悸表现通常伴有头痛、面红、眩晕等症状。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控制血压,可以减轻心悸。 4. 心肌炎(Myocarditis): 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心肌炎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收缩力减弱,引起心跳不规律、心悸等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5.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悸、胸痛、胸闷等症状。如果发生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后引起的心悸,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 6. 强力的情绪或焦虑(Strong Emotions or Anxiety): 当人们感到强烈的情绪或焦虑时,身体会释放出一些荷尔蒙和化学物质,导致心脏节律改变,引起心悸。这种心悸表现通常出现在紧张、恐惧或激动的时候,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通过舒缓情绪和松弛身心可以缓解症状。 总结起来,心悸有多种表现,其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就是房颤。了解心悸症状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尽早就医,从而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你感到心悸或其他心脏相关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110阅读 2023-08-12

心律失常心悸是什么症状
心悸通常以一个快速而明显的心跳感为主要特征。有时,心悸会伴随着心跳过快、过慢、漏跳或者心跳节奏不规则的感觉,使人感到心脏似乎跳出了胸腔。心悸的症状还包括轻微的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和焦虑不安等。对于一些人来说,心悸只是一个暂时的感觉,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长期问题。 心悸作为一种心律失常的症状,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或剧烈运动后引起的生理性心悸,这属于正常生理范畴。但如果心悸无明显诱因、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且严重,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焦虑、压力、贫血、甲状腺功能失调或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心悸对个体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它会使人感到不适、烦躁、紧张,甚至有时会引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心悸可能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当心悸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并通过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专业的诊断,以明确病因。 对于心悸症状的治疗,应该根据其病因而定。一般情况下,针对心律失常性心悸,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如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等)或者实施手术干预等来控制症状。对于非心脏病引起的心悸,例如因焦虑或压力造成的心悸,心理疏导、放松技巧、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的来说,心悸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它可能是身体某些问题的信号,也可能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保持心脏的稳定和身体的健康。

98阅读 2023-08-12

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用药吗
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终身用药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没有根本治愈的方法。尽管有可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的体育锻炼、限制钠盐的摄入、戒烟和限制饮酒等方法,但很少有患者能够通过这些改变将血压永久性地降至正常范围。因此,药物治疗是必需的。 药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血压水平、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并发症风险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终身用药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随着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可能需要调整。有时候,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会降低药物的剂量或停药,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原发性高血压终身用药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慢性疾病,在抵抗性高血压的患者中尤其如此。这种情况下,血压很难控制,需要更强效的药物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总体来说,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用药。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压,但仍需要患者配合改变生活方式。终身用药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只有持续地控制血压,患者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因此,在药物治疗下,患者应该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并积极采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提高治疗效果。

107阅读 2023-08-12

成人原发性高血压什么意思
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遗传负担是许多人发展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高血压在家族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一个或两个父亲的高血压,孩子将更有可能发展成高血压。 环境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暴露在压力和焦虑中等,也可能导致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高盐摄入、高胆固醇饮食、过度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通常会增加血压水平。 成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不被察觉。然而,如果长期高血压不得到控制,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脏损伤等。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减少盐和酒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等。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旨在控制血压水平并预防并发症的发展。 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血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对治疗进行调整,以确保血压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最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展。因此,提高对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95阅读 2023-08-12

原发性高血压怎么理解
首先,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高血压的发生涉及到多个复杂因素,包括基因、神经调节、氧化应激、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和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身体对血压的调节失衡,从而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其次,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直系亲属有高血压,那么他本身的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家族遗传会让人具有更易受到高血压诱发因素的影响,使得血压长期处于高位。 此外,原发性高血压还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人们身处的环境也可能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 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没有明确的症状,常常被称为“静默杀手”。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且合并了一些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及早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定期测量血压,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受到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精神压力以及定期测量血压等。通过及早的干预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个体健康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86阅读 2023-08-12

许泽鹏医生服务

医生介绍

擅长:

中西医结合专业

简介:

擅长

中西医结合专业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