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概述
铜为重金属,工业上与铜本身接触并不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但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乙酸铜、氯化铜等其毒性比铜本身大,可引起中毒。临床上所见到急性铜中毒并伴有溶血者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硫酸铜治疗失误而引起的中毒,如以硫酸铜作为催吐剂,用于抢救服毒患者(一般催吐剂量为500mg),若剂量大于1~2g即引起铜中毒。又如皮肤受黄磷灼伤,治疗上常以5%硫酸铜清创,若用它较长时间或较大面积湿敷创面,可由皮肤吸收而发生中毒。
2、摄入过量的硫酸铜(误服或企图自杀)或乙酸铜(用含有铜绿鶒的铜器存放食物)而造成的中毒。
3、意外。据有关资料显示,血液透析时由于透析液碱性太强,以至于溶解透析机器上的铜而引起中毒。
4、肝豆状核变性是人类疾病中无机铜引起溶血的代表性疾病,患者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因先天性酶缺陷,肝内铜代谢异常,过量的铜沉积于组织还可引起肝、肾、脑等组织的损害。个别患者在疾病早期(儿童或青少年期)疾病尚未被诊断时,可因大量无机铜进入血液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成为疾病的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