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概述
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过去称为肝性昏迷(hepaticcoma),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导致肝性脑病的肝病可为肝硬化、重症肝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严重胆道感染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门体分流性脑病(porlto—syst,emicencephalopathy,PSE)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明显的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情况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保护肝脏功能免受进一步损伤、治疗氨中毒及调节神经递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措施。肝功能较好、分流手术后由于进食高蛋白而引起门体分流性脑病者因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通常预后较好。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的患者多数肝功能很差,其预后也差。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肝移植的开展已大大改善难治性肝性脑病的预后。中医治疗时治宜全面权衡,标本缓急,邪势急者先治标,邪势退者图其本,重用扶正固脱之剂;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者,必兼而治之。
防治各种肝病是预防肝性脑病的基础。对肝病患者应给予该病的常识教育,在生活中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医生在拟定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医源性的诱因,如不恰当的利尿、放腹水及药物等。对肝病患者,尽可能早期发现轻微的肝性脑病,并进行适当治疗。